找到相关内容4027篇,用时4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安溪寺庙供奉神衹选介

    不能达到解脱,弃而至菩提伽耶,在菩提树下静思“成道”,得世间无常和缘起诸理,即在鹿野苑开始传教,为阿若憍陈如等5人说苦、集、灭、道“四谛”以及“八正道”等,佛经称为“初转法轮”。其后一直在印度北部和...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6561292123.html
  •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续八)

    正道,保证始终不退罢了。还有,《般若波罗蜜·不退品》中说,须菩提问:世尊,菩萨退转退的是什么呢?是色阴退,还是受、想、行、识退?佛答:都不是。又问:那么,是五阴之外的退?佛答:也不是。须菩提问:若都不...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2093151.html
  •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续七)

    菩萨道。所以者何?用此二道,度脱贪著小乘众生,取之则易。   又,如人密知是道非道,便离非道行正道。菩萨亦如是,明知二乘行法,不能至佛,即离其法,行於大道。然行者虽学二乘之法,而不失其功。以成佛乘故。...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2093152.html
  •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续一)

    三十七项途径,即四念处、四正断(四正勤)、四神足(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见《大智度论》卷十九(大正二十五·页一九七中)。   (22)佛十力:指佛的十种智力:一知觉处非处智力、二知三世...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2293157.html
  •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续)

    愿不实现,誓不取正觉。如第一大愿:「设我得佛,国中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⑦八圣道分:又称八支圣道、八直圣道、八圣道、八正道,内容为: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2293158.html
  • 论慧远的净土信仰及其地域性影响

      论慧远的净土信仰及其地域性影响   ——纪念佛教传入中国二千年   刘长东   内容提要:学术界认为东晋未慧远归信弥陀净土的原因是由于他深信神不灭和因果报应。这种观点的为确论,但神...

    刘长东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322193351.html
  • 僧肇与玄学化的中国佛学

    之间”为正道,在“事实”上以超越有、无为终极,以“非有非真有,非无非真无”玄学思辨的方法,诠释般若性空的学说,并显示“即体即用&...ldquo;不真故空”,即“不真空”。   可以看出,僧肇对六家七宗代表性的三家的批评着眼于两方面:在方法上以“契神于有无之间”为正道,在...

    麻天祥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61993674.html
  • 解脱大乘天论—兼谈玄奘法师的大乘菩萨行

    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玄奘法师对于佛教的学习和研究方法,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印度,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他既学小乘,也学大乘,既修小乘的四谛、八正道;也修大乘的六度万行,既翻译小乘经典,也翻译...僧人学习经论,巩固成绩,坚守正道的一种重要方法,至今在藏传佛教中仍然被广泛应用。辩才,指巧于辩术,即善巧说法的才能,为佛菩萨于多劫中由庄严口业的功力而得,能随机演说大、小乘法,通达无碍。在佛教中,还有...

    王惕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62293684.html
  • 长安佛教文化与鸠摩罗什的佛经文学译介研究

    使命和重托。   佛教之所以吸引亚洲各国信众,是因为其基本教理为“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主张依据经、律、论三藏,修持戒、定、慧三学,以断除烦恼而成佛之最终目的。在最初的原始佛教、部派佛教...

    李强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62593694.html
  • 《道次第》修学地图

    过程都没有离开三宝,都是不断念佛、念法、念僧的过程,否则就会偏离正道。从目前现状来看,皈依往往流于形式。很多人虽然皈依了,但对三宝并没有多少认识,佛法对人生也没有多大影响,整个生命还是以自我为中心。...

    济群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280094942.html